top of page
img1651947581634.png

一手剩饭,一手抱花,就是生活 上海2023

  • 作家相片: Isi pan
    Isi pan
  • 2023年11月17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该照片摄于2023年11月8日 19:51 上海


我跟周从潮汕火锅店走出来,吃得饱饱的,穿过马路去寻那辆载满花的三轮车。我原本是不愿意出门的,在上海的第一个中午,周借着出外勤的空子跑回来要跟我一起吃饭。我躺在床上说:点外卖。


五十分钟后,外卖员打电话说电瓶车坏了,外卖延迟好久匆匆送到。我们把饭分成两份,周只好拎着午餐匆匆回公司。啊,上海好繁忙。我想,如果下次周说出去吃饭,那还是出去吃饭好了。


于是那天晚上穿着外套,踩着我的粉色拖鞋,我们就出门了。


上海慢慢变冷,干燥,安静。交警也要下班了,回家前在路边的小店里买菜,我们绕过这样那样的人。玻璃柜子里面烤着红薯,我特意使劲吸了吸鼻子。


这个红薯一点也不香,我说。


周也使劲闻了闻,确实不香。


红薯应该有一种很远就能闻到的热腾腾的香气,那种推到街边厚铁皮炉子里烤出来的红薯,有一种踏实的温暖,却好久没见到了。


火锅咕噜噜冒泡的时候,我笑,自嘲说广东人来上海照样吃广东菜。周说,其实是的,在上海,只要吃到潮汕菜就觉得幸福,舒服。我嘴上不以为然,但是炒粿条端上来的时候,还是实打实感到幸福。香啊。正宗的潮汕牛肉,比广东牛河炒的湿一点,但吃进嘴还是实打实地高兴了。


食物也是一个锚点。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标记,用这么多事物来提醒自己是谁。没有家乡是一件很忧伤的事,世界会变得过于空旷。我妈常说,等我们出国,她要回湖南老家去。我有时候会想象没有母亲的珠海,没有家人,珠海也会变得空旷。


也许是工作日,店里并没有太多客人,难为周还提前定了位子,怕吃不上。有一对母子在靠窗的座位上,店深处有一桌屏风隔开的老爷们,剩下就只有我们了。我座位对着外面,于是看到老板挺着肚子站在不远处的地方看着我们吃。我们并没有刻意控制音量,聊到激动处,老板也叉着腰,悄声着笑开了脸。


吃饭的时候,莫名有点着急,想着三轮车会不会随时开走。又觉得无人光临的时候,三轮车停在那冬日夜里,像刻意在等我们。


点的牛肉依次涮完了,剩下牛肉丸、鱼丸,连着油条,青菜,一起打包起来。端着饱饱的肚子,两个人慢悠悠地走出店门,去找那辆载满花的三轮车。


花朵静静地蹲在车里,琳琅满目,几乎要挑花眼。


这个可以拿给我吗?


老板殷勤地凑过来。这是红豆,老板说。


他从桶里把花抱出来。又去找周要的百合。


三轮车上竖着一根杆子,挂着一枚安静的灯泡,照亮一小片街道。我跟周各抱各的花,围着车子继续选配色。一对情侣骑着电瓶车在路边停下了,男孩子嘟囔着下车选花。


怎么偏就在这买,男孩说。


女孩子说,我就要那个。


似乎是平常惯养的花,她们很快买下一束,骑车离开了。我们开始挑花之后,这个没人的小摊人多起来。看见我手里的红豆,买菜的阿姨去找老板,指了指花车里的红豆,问,这个是什么啊?


老板又去招待起来,我们自顾自选花。


周说,搬了新家之后,还没有买花瓶。


花瓶这有!老板急忙补上一句,身子凑过来,把车上的花瓶举起来给我们看。你们要圆的还是方的?


看看。我说。


他举起来一个圆柱形的花瓶,像塑料桶一样。


这不好看。我摆手让他放下。


这个,这个好看。他举起一个方口腰身瓶子,瓶身上有花纹。


行,拿这个吧。我跟周说,花瓶还是要的,索性在这里买了就好了。


那就只买这一个吧,门口的便利店应该也有的买,另一个去店里看。


我说好。


付了钱,花直接装在花瓶里,抱着走。


我从周手里接过剩菜。她在前面走了几步,路人像水一样,被花朵自然地分成两拨。周回头说,抱着花走路,连路的感觉都不一样了。


变得更美了对吧。


她说是。


粉红色的百合已经盛开了,路边摆摊的阿姨跟我们说:侬挑的花这不都开了,活不了多久,要选没开的才对。


男顾客不同意她的话:人家小姑娘就是要买开的,好看!


这不是也有几朵没开的吗?不知道是哪位路人也加入对话。


我们抱着花回头哈哈大笑。


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没有花瓶,我们抱着花进去又出来。我说:大俗配大雅,你的百合就装在你那个塑料水桶里,我觉得就很好看,艺术!周把花瓶放我怀里,进去买了一大瓶农夫山泉出来。


回家赶紧喝水。她说,把瓶子空出来。


我在路上跟周说之前读过的一篇散文,写花,花期是另一种时间的历法。


然后呢?周问。


剩下的写在另一个笔记本里。我说,忘了。


我们回去插花,后知后觉花瓶太大,花朵太少,我索性剪了枝就放进去了,周的百合插在“农夫山泉”里,反而刚刚好。


生活就是用塑料瓶养花。我记下“金句”。类似的话还有,“一手剩饭,一手抱花,就是生活”。我上初中时,语文老师很讨厌我们用“生活”、“人生”造句,他总是说,我三十多岁都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活,你们这群小屁孩倒天天把“人生”挂在嘴上啦。


嗯。但这就是生活嘛,小屁孩的生活感想也是实在的感想。就是要说,要记,要写,要发表,留在心里的句子会慢慢忘掉,写出来的话能被零丁几人看见。


把诗意洗净,把文字洗净。我的文学如今彻底完了,也不挣扎了,我全写些琐碎的流水账。如今写作,没有那么多野心,也没有那么多忧愁了。


波比晚上给我送咖啡。我才从上海回来,珠海也紧接着降温了,风声从早到晚都不停。我跟波比在小区门口匆匆见面,一手交换咖啡,一手交换上海特产,得了,任务完成,两人各回各家。


回来坐定,我在小群里宣布:我要开始写上海游记了!


林仪很爱捧我的场,波比也来凑热闹。我随便写点什么,给朋友看,写作反而变得舒服。我还要另外写写艺能松的事,此行跌宕起伏的上海故事,非常精彩。


那么花的故事就写到这里。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笔筒

开学是在2024年九月底,笔筒是在第一次上激光课的时候做的。 有两个名字的笔筒,拿回来不久就开始散架,散了至少两次还是三次,第一、二次散开的时候,我还试图拼回去,拿手敲紧。再散,再拼,用胶水填满缝隙。终于还是再次散开。直觉上,在脑中用胶带缠紧,就可以继续使用。但是一直以来无...

 
 
 
爱来自伦敦。

现在是伦敦时间11月1日的凌晨2:56   2:13分的时候我收到国内朋友的微信,说她工作没有正反馈,但是不知道怎么办,压力很大,肝郁,催吐。她是我的高中朋友,大学毕业之后去了上海的国企。   我当然是知道生活光鲜亮丽之下总会有另一面。但确切地来说,这是我还在中国时候的想法...

 
 
 

Yorumlar


文字博客|文如远山​

承载文章、书影音资源、交流论坛,文艺爱好者的小众聚集地

© 2022 by YUXI

bottom of page